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初中组第二题】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李馨琦)

作者:笑笑123 投稿时间:2018-11-14 19:49:41

 文化虽然有时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时会觉得并没有什么用。但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又是一种是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沉淀,文化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它包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化艺术等,文化更是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明最长久的象征。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读着论语,就好像穿越千年的时光与孔子对话一般,但《论语》一开始并不在“经”部之中,到了东汉,因倡导孝道,才第一次跻身于“经”之中。可见《论语》在当时社会之“无用”,但最后又文人墨客所欣赏,直到现在也是受让世人受益匪浅。

    《论语》 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人适合人们阅读,使人们感到“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

    孔夫子喜“中庸” 之道,他曾说:“墨家兼爱使天赋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虽有是公寓,但道理却是让孩童在启蒙时必然要学习的,只有把个人放到社会的伦理体系里,个人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个人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论语》 一书使人受益良多,值得后人学习借鉴,其中“中庸”之道更是你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所契合。《论语》中的精神和作用可以使人们安身立命,也就是人们精神皈依的归宿,正如《论语·雍也》中说记载的“智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此为《论语》处世之“大用”也。

    议完了论语,我们再来谈谈最近经常被人们谈论的王阳明心学,再议心学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王阳明此人 ,他是明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文有《心学之集》大成,武有平定南昌宁叛乱之就,如此优秀的一个人,究竟是如何做到如此成功的呢?

    首先,要立下高远的志向。王阳明常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那个坚定的志向,他的全部精力才能集中在自己的志向上。如此“思之,思之,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乃精气之极也”这就是一个人的精力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其强大无比的潜意识智慧和能力被激发出来。达到“如有神助”的境界,好像可以把万物完全收存于心中。

    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运队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如此,一个人的内心才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把其做到最好。

    此乃心学成功之大用。

    天人合一,是一种人生境界。

    《论语》中认为“焉心修身,平治天下”,我惟有先识根本,才能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王阳明心学中提到“至于山川鬼神,写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达到吾一体之任”与大自然和谐一体,心里就会有一种安生立命的感觉。

    前者教我们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是位启蒙老师。

    后者教我们立志成天下是贴良师益友。

    此为人生之大用。

    文化随历史沉浮,却也伴历史永恒。文化于历史,于社会,于处事,于成功,于人生,乃“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李馨琦  安城中学  902班   指导老师:王祎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