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题号一】“龙骨”立,则少年强 陈柯伊
初中组 题号1
“龙骨”立,则少年强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以“龙的传人”自居。在上下五千年的源远文化历程当中,龙已然不仅仅是中国的吉祥物了,它更象征了一种精神, 一种民族精神。这仅从龙的形象中便可见。龙文化历久不衰,经历若干发展阶段,从无角到有角,从无足到有足,无不体现出中国古的人民的创新精神。从中国古人的描述中,龙是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的,上能入云,下能潜海,飞龙、奔龙或腾龙,朝气蓬勃, 奋发向上,威武不屈。
但是,最使外国人敬佩不已的属于中国的龙的精神,就莫属中国人的血性和骨气了。
也许在百年前的中国,洋人一提起东方,想到的先是“东亚病夫”的称号,顶着这顶沉重的帽子,中国人在屈辱中生活,他们成了这么一种人,虽然是人,但他们从来没有过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一切,都遵照他人的意思,狂妄的日本人甚至断言:“这种人永远得不到自由,因为他们的心灵早就被枷锁禁了。”但是这枷锁注定被打破,因为埋藏在我们心底的龙的精种终于拨开迷雾,冲向天空,站在希望的号角上,亢然的呼吁着:你们是想一辈子受人践踏,还是想用今天的战斗来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他们永远也夺不走我们的尊严,和自由!一时间,山河咆哮,天地动容,中国人民的血性和骨气终于苏醒了,尽管是用土枪去打洋炮,尽管是用布衣去对皮革,但中国从此展现出的永不言败的精神却震撼着世界,隐隐之间,仿佛一条红色的巨龙苏醒,即使伤痕累累,但仍重旋在亚洲的顶空。飞翔,才是享受自由的最高境界。以龙的精神,求龙的庇结,就在那一刻,中华民族又重新用自己的力量和百折不挠的毅力震惊全世界, 刷新世界对中国人民的认识,重新证明了这个称号:我们是龙的传人, 是龙文化的传承,凡是不能毁灭我们的,必将使我们更强大!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的血性正在消失,也许是日益安定的生活吧,也许是越来越少的挫折吧,中国人的血性正在消失。戏子当道,人们将曾经抛头预酒热血的人们忽视,反而去追求那些已接近媚态的男明星,难道先前在战场上驰骋的号角声和咆哮声竟比不上那些男明星一声不男不女的撒娇?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日本人发展了“狼性教育”,还嘲笑一番目前在中国的“阴柔之风”。我听了十分难受,但是确实 ,这种娘化的潮流正在中国弥漫,像一阵雾霾正在蒙蔽国人的双眼。这种风气更是使革命烈士的光芒也逐渐被掩盖。电影《建军大业》的发布更是说明了这一问题。你们这是在差辱谁呢?革命历史被严重娱乐化,这是对革命历史的羞辱和歪曲,连叶挺的孙子都看不下去了:“为什么要用站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来饰演叶挺?!”对这种病态审美的追求,使得新一代年轻人忽视坚强勇敢的美好品质,忘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股风气在这些8、9点钟的太阳身上,几乎看不到万丈光芒的迹象。少年柔弱,则国柔弱,中国现在到底是一条龙,还是一条虫?或者说,几十年后的中国,已然还原为《西游记》中的女儿国了吗?
在这股风气的背后,是血性的丧失,是龙精神的失传,当整个社会都以柔弱为追求时,血性去哪里寻找生根的土地?
无意间望向灰蓝的天空,我隐隐盼望着那条红色的、矫健的龙能依旧盘旋在中国的上空,我隐隐盼望着那属于中国人的血性、属于中国人的龙的精神能依旧存在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我隐隐盼望也许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在世界上中,仍是堂堂正正的龙的传人。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七中
九(2)班 陈柯伊 指导教师 虞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