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一题】藏不住的文化根源 戴珏泽
藏不住的文化根源
题记——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马啼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中国文化溶解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江水源头般灌溉每个中国人的心灵。看那浩瀚的文化宝库中,有瓷文化、书法文化、茶文化、药文化、汉字文化等等宝藏。然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在一次次传承中失去或丧失其完整性,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文化毒瘤,如黄色文化。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文化,必须要养成高度自觉的精神,培养良好的民族文化风尚,有包容的姿态。
古代的中国文化以丝绸之路著称,漫漫长路,悠悠驼铃,勾勒出一副遍地金沙的中国丝路文化风景。丝路文化,就其经济方面而言,是运输丝绸、香料、茶叶的一条交通要道,贯通东西方商业。就文化层面而言,带动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将古波斯的游戏传入中国,也进一步传播了汉字文化,是一条沟通欧亚的文化之路。就此,我认为中国应该积极入世,而不是像明清一样闭关锁国。我们要加大文化的对外开放力度,包持一种兼容的心态,所以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与世界进行交流,我们要养成高度自觉的文化精神,盘活中国文化之根。
古代中国通过丝路传播文化,近代中国则是靠引入西方文化,形成一股“西学东渐”的热潮。
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为了抵御外侮,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借来了“民主、科学”思想,也由此引发了一股思想潮流。这股潮流为旧的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整体,促进中国底层民众思想觉醒的一把利剑。在《狂人日记》中鲁迅通斥了吃人的旧礼教。胡适在《文学改良论》中抨击了腐朽的封建文化,他们的做法剔除了民族文化病体上的疮疤,让我国的民族文化再生。对此,我觉得,我国文化有吸收和强大的再生能力,为了增强这种能力,我们需要吸收他国文化的先进之处,舍弃我们文化的糟粕,这需要培养民族文化风尚,需要社会大众有一双识别文化优劣的慧眼,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文化精神,培养良好的民族文化风尚,让民族文化之根发芽开花。
丝路,瓷器,茶叶,文学都是中国文化的表面形式,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和内涵才是真正的文化根源。
为了与时俱进,中国人的文化精神需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哪怕是当代,我们也需要重视文化内涵,而不是文化带来的视觉享受,我们拒绝文化快餐,我们需要文化营养来培养我们的文化素质。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来觉醒民族文化之魂,来深扎传统文化之根。
作者姓名:戴珏泽
年级:高三
班级:化学技术班
现在就读的高中(已转入):舟山市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