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题号2】+传统文化——民族的根基+徐子凡
有的人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说的非常好。没错,传统文化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经过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不朽文明,语言、文字、节日以及各种活动也都涵盖其中。它是人民的“粘合剂”,是一个名族引以为豪的瑰宝,更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没有了传统文化,就更没有国家,没有国家,那么人民将会是一盘散沙更不用谈什么“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了。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学习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是越来越多;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也层出不迭。这些影视节目及活动一度受到大众的推崇,它们在给人们带来快乐、讲解道理的同时,也进一步普及了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它的内涵所在。不用说,这当然是好事,它代表了人们爱国的意识正一步步被夯实,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正一点点融入我们的血脉;代表了中国已不是从前的“东亚病夫”,而是正在一步步崛起的“东方雄狮”!
但是,不可否认,在自媒体时代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都经受着各式各样的冲击,精华和糟粕并存。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不透彻,为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而不尊重历史,胡编乱造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他们让文化变成沾满铜臭的市场奴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在《百年孤独,汉字危机》中写道: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对一个民族而言,有两种危机爆发称得上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是遭受侵略,是谓亡国之险;一是文化衰微,是谓亡种之虞。而相较于因外族侵略的亡国之险,因文化衰微而引发的亡种之虞其实是更为可悲,也更为可怕。
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更应该取其精华。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们,要引导创造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正确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作为中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必须从自身做起,首先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将它发扬光大,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才能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它贯穿了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是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就像基因,世世代代在炎黄子孙的身上遗传,即使是发生突变,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是它,让中华民族煎熬过了黎明前的那段黑暗,挺过了和平前的那阵硝烟。啊!我爱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作者:徐子凡
学校:开化县崇化中学
班级:七(5)班
指导老师:童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