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 倾世 陆思巧
倾世
陆思巧
一方土地,两相依偎。三转愁肠,却不见悠悠古蕴凝聚于斯。一别倾世,只道当时寻常而已。
杂草丛中,一株嫩芽破土而出,名唤知母。他随风摇晃着自己的脑袋,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恬然又闲适。他的根冲破了土层中的砂石,挣脱了杂草根于他的束缚,奋力向下直到能够安然。忽有一天,他触到一物,不似先前石块般坚硬,亦不似周遭根茎般柔软。
那土底之物已习于黑暗,讶异于知母的触碰,轻轻一动。那物名为人参,二者相见颇觉兴味盎然。一向左伸展,一跟随;一躲避,一追赶。日复一日,二人玩耍、攀谈,友谊日渐深厚。
一采药童子路过,身负师父交予他寻草药的任务。见知母,面露喜色。走进,他细细将知母与图册中的比对,嗅了嗅他的香气,察觉其与师父及图册的描述相符,便伸手将其连根拔起。知母深感危险,便极力攀附住人参,二者拼尽全力,却敌不过童子的拉扯。童子见知母根部连有一株人参,双目放光。这次出来,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找到了师父心心念念的人参。他哼着小曲儿,将知母与人参放进了药筐。
草庐之内,一须发皆白老人右手执蒲扇,左手缓缓扇动熬着草药的药罐。他微微低头凑近,双目微合,深吸一口气,面色陶醉。童子闯进,门大开,风扑灭了煎着中药的文火。师父抬眼,暗暗叹气。童子呈上寻得的草药,给师父检查。“这知母花鲜妍,根茎入药必大有裨益。然这人参,未成火候,几十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的。且看这根须,即使入药,也难以将功效发挥到极致。”童子眨巴眨巴眼睛,捧回人参,点点头,然后急匆匆地跑了出去。师父凝视着他离去的身影,眼底充满着抹不去的怜爱,无奈地摇了摇头。“这男娃娃,莽撞粗鲁,不知何时才能继承我的衣钵,潜心研究草药。这人参,着实像他,现在也只有他才会将这三年的人参当成宝贝。像啊,真像……”
正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底有一张同样天真无邪的笑脸,不加雕琢,懵懂憧憬。唯一不同的是,须发皆白的老人在责备,拧着眉头,极度不悦。老人拒绝让他熬煮草药,声称他资历不够。但他爱草药,爱找草药,爱煎草药,爱草药的香气,那就像他的生命。一句资历尚浅,让他只能借着老人熬药时的香气来平息躁动热切的心。从那时起,他最厌恶的就是资历二字。童子像的,岂止一份人参,还有曾经的他。他费劲心神守着护着,生怕这至纯至净的性灵被摧残。三年已经过去,他不知究竟能陪这个孩童到几时。
童子捧着人参来到药园,将其重新种下。他暗自期许着,期许着看见一株茁壮的人参,也期许着师父能看见他的努力,好让师父欣喜。种完,他嘴角上扬,双手击掌,三步并作两步跑了出去。
人参听到了所有的话。他知道,知母不可能再陪伴他,他又只能在黑暗中独自惆怅。他恨,恨自己不够强大,恨自己“资历尚浅”。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伙伴,他心中的那个窟窿仿佛怎样都填不满。每当寒冷的时候,他总不自觉流泪,黯然神伤。
一年又一年,直到有天,一缕阳光直射进人参的眼睛,是一人在刨土挖人参。那挖人参之人,年龄五十开外,眼角的笑纹却掩藏不住。即便年纪有些大了,仍能看出心底住着一个顽童,眼神里透着一股机敏。人参知道自己的归宿,但或许此时的心情只有欣慰了吧?他不用独自一人苟活于世,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也不用再对知母抱有任何的遗憾。
“人参,甘性平,归脾、肺、心经;薄荷,辛性凉,入肺、肝经;金银花,甘性寒,归肺、心、胃经;知母,苦性寒,入肺、胃、肾经。阴阳五行,你要记住,尤其是寒凉与温平之物,不可同时直接入药,以免坏了人体内部的阴阳调和。中医讲中和,相恶与相须的用药搭配要牢牢掌握,记住了吗?”那年长男子拿着人参,徐徐地向一小童子解释着中药的药理,不时点头微笑,柔和的目光让童子觉得分外舒适。
这时除了童子的点头,再无他声。却听得几滴清泪落在地上,啪嗒啪嗒……相恶相须?人参思及此,止不住的落泪。原来即使我花了几十年让自己发挥出最大功效,也不可能和你同时入药,我和你注定是对立。初见时,我与你相互作伴,丝毫未曾想扎根,汲取养分;分离时,我竟痛恨于自己的贪玩,没有底气与积淀,以致连入药都无法与你一道;当我已心如死灰,只打算弥补曾经的遗憾成长自己时,却发现,原来我俩注定无法永远相伴。你属寒凉,而我为温平之性。中药机理蕴含的中庸,绝不可能允许阴阳长久,只会让你我都感到痛苦。难怪你离去的冬日,我感到刺骨的疼痛。中庸、调和、阴阳五行,这些理,我竟花了一世才懂得……
一代又一代,中药总有其更改与不曾更改。阴阳的调和仍然蕴含于中药理论中,千百年来为世人传承。多少医者从少年到白头,折服于中药蕴含的丰富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中药中为人处世的理,是时代的精华,人人都可懂,也愿人人都会懂。莫等到倾世,才知此寻常之理。
作者姓名:陆思巧
学校:舟山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9班
指导老师:盛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