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 一号题】律是行之度

作者:洛熙辰 投稿时间:2018-11-14 17:22:00

自律是古人留个我们的文化遗产。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规矩,不能没有自律。自律是行为的量度。而自律的集中表现就是行为文明。

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自律”的影子,你仔细观察一下就能发现。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你正坐在公交座椅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以打发乘车的无聊,忽然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你环顾四周,想找出这怪味的来源,最后你发现,有人在抽烟;碍于面子,你没有去制止,想着忍忍就过去了,于是你皱着眉头直到下车。很显然,大部分人都是不喜欢烟味的,但是当公共场合有人抽烟时,大多人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吧,忍忍就过去了”之类的妥协。而抽烟者往往是为了一时之快,并不会想太多,尤其是在大部分人都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情况下。这样一来,公共场合吸烟就频频发生了。这些抽烟者就是自律不足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子的话。不文明现象的背后,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行为举止文明的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而是浮在华丽言辞的表面。对于一些人来说,行为不文明,并不会给他们带去什么损失,也没有什么法律要求他们那样做,即使有,自己也不一定会被抓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于是这些人就会做出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事。

我们为什么要举止文明?很多人会这样想。个人没有规矩,会变得颓废;社会没有规矩,会变得混乱;国家没有规矩,会变得衰落。清末思想家王夫之曾云:“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个人是国家的缩影,我们每一个个体在对外时,代表的都是国家。中国游客在外国可以说是很出名了,种种不文明行为已经被世界各国看在眼里,然后,中国游客被贴上了不文明的标签。不文明的游客终究是少数,但是,就是这少数人,导致了中国游客这一群体给人的印象变差。由此也可以预见,个人的行为一些场合是会代表着集体的。中国,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即使曾经衰微过,也不能失掉应有的姿态。个人的文明行为,意味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意味着一个国家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

沈从文说过: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而大思想家朱熹也认为应该自律: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一个不自律的人,他的身体是羸弱的,他的思想是腐败的,他的意志是脆弱的。想要拯救人于纵欲之中,就必须从这个问题的根本入手——思想。

既然不自律行为的根本在于思想,那么就得对症下药。从教育入手无疑是必要的。教学机构应致力于引导人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更注重人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的金钱之类的物质欲望。在这方面,儒家是毋庸置疑的宗师。儒家学说,主要引导人们去追求一些美好的品质,譬如忠、孝,致力于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把古代儒学与现代教学结合,恰恰能够解决当下的这一严重问题。不够这是很难的,因为老一辈人的世界观已经成形,而行为举止上的教育是要言传身教的,不是仅仅靠理论就行的,必须潜移默化到日常里,才能起效。

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律行合一,把规矩作为自己行为的限度,把自律作为自己行为的量度,那么文明之风必然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刮起,各种不文明行为也会随之渐渐消失。然后,人民会更加团结友爱,社会会变得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安定;整个国家,也就上下一体,展现大国风范。古人的文化遗产——自律,也就得到了传承。

(2018.11.14 吴林杰 指导老师:徐芝女 电话:13675705800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