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题号一】《桃扇凭肩游,文化随光逐》许渺堉
桃扇凭肩游,文化随光逐
“双环结成连理枝,舒卷随人意。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题记
一亭亭女子,手持一把折扇,在大殿内旋转、舞蹈。引人注目的不仅是那女子的优美舞姿,更是她手持的那把折扇。扇上是中国彩画描绘上的桃枝,托起了朵朵秀桃,它们竞相开放着,那样令人沉醉、迷离……
若是说起桃花扇,便要追溯到明朝了,那一段凄美的故事也正缓缓展开着。李香君不想嫁与自己非爱之人,以死相抗,血溅在与侯方域的定情诗扇中。血,一滴,一迸,一染,勾勒出层层轮廓,晕化出了圈圈涟漪。后侯方域之好友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扇面背景为侯方域亲自题的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争御富平车。青溪尽种辛荑树,不数东风桃李花。”由此而得“桃花扇”。但在明末的腥风血雨下,李香君为报亡国之恨,亲手撕碎桃花扇,宁弃情而忠国。自此,一首曲子久久流传着:“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不因重做兴国梦,儿女浓情何处消?”在这由鲜血染成的桃花扇中,存留的是对爱情的渴望,浸染的是这浓浓的爱国情怀。
白折扇,朱丹漫,桃花依旧,素丝红溅。轻轻一拂,清风悠哉。
再说说现在的桃花扇罢。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古风爱好者,扮着小生,穿着锦袍,腰间配上一根腰带,挂着佩玉、香包等。腿上一双带金丝的黑靴,似乎散发着一股迷人的气息。小生温文尔雅,风流韵致,手里自不会缺一把清新优雅的桃花扇了。折扇上的桃花有些含苞待放,赋寓生机;有些则妖娆烂漫,鲜花怒放。当小生双手一抚,折扇一展,桃花之象印在眼帘。穿汉服的年轻女子更是令人惊叹了。脸上的胭脂,头上的束束发髻,一袭汉服由身自下,将一双翘头鞋藏于汉服中。偌大的汉服袖子里,却是藏着一把细长的桃花扇。缓缓展开,女子的纤细玉手,将桃花扇掩住了半边脸,怕是娇羞罢!扇面上多为晚桃,花开,却不衰败。远观扇面桃花,如海如潮;近赏俏丽可爱,似少女初妆,有一股林黛玉的娇柔之美。再加上女子端庄优雅的举止,更是将桃花扇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人面桃花相交映,桃花飘零,桃花映;桃花深处,桃花梦,梦里桃花,桃花人。
三生桃花绘成扇,细雨落花人独看,唱不尽,相思阙,落鸿为谁传。
传统文化中,桃花扇该是最含意蕴和感情。女子为思念常征在外的丈夫,常常眼望征途方向,手里一柄桃花扇,扇末挂着一簇流苏,用扇轻轻晃着。面前一杯桃花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到夜晚,更是思绪万千。守着明月,浊酒一杯,默默抚着桃花扇,将离愁绘入这扇中,盼君速归来。可谓“阵阵桃香酒满爵,飒飒风声落花情。”更有依桃花扇转世之说,愿桃花扇能使人演绎长相厮守,愿梦不醒,满城柳絮纷飞。思乡之情不仅于明月,也可赋予在这桃花扇中。星沉月朗,家在远方;执桃花扇,心怀思乡心;何日梅花落,送我归乡。
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经历了岁月的考验,闪耀着民族精神灿烂的光芒。而桃花扇作为其中一支,更是展现了芳华。但愿桃花扇上能永远流传着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将中国美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经久不息……
作者:许渺堉 学校:舟山市田家炳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九班 指导老师:龚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