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 (1题) 花盏茗碗香千载(赵茜茹)

作者:普济寺的小松鼠 投稿时间:2018-11-14 13:47:24

“有嗜茶茗,烹论不论夕朝,沸汤在须臾,汲泉与燎火。无瑕蹑长衢。”-题记

一把瓷壶,一盏瓷杯。清泉初沸,翠绿的叶芽就在小小的茗壶中漾起圈圈涟漪。茶色渐渐地向四周晕染开,原本清澈的水透出了深褐色,飘渺的茶烟弯弯绕绕,流向了陈年往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树下偶然架起的一座火炉,和偶然路过的一缕清风,是否想过它随手丢进炉中沸水的那片叶子,竟成了延续千年的茶文化之之始?

“从来佳茶似佳人”,捧一杯香茗,取一丝红线,盘绕交错,便是一个中国结。“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绵绵情思系着佳人摇曳的步履;“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是成婚时的山盟海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是佳人独坐空闺的万般思念。恰是一杯佳茗,淡雅清甜。

“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取一方宝砚,清雅的茶香混墨香弥散在小小的书院,点点墨渍在一页生宣上连成长文一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大书法家睁着朦胧醉眼,一笔挥就的是流传至今的序言。在那个名士风流的年代,曲水流觞,奢华至极。他只好在几杯玉液琼浆后借着醉意,写下对生死、虚无的感悟。闲咏一篇《兰亭序》,以茶代酒,心绪也随之流淌到百年前。

“森森竹里闲庭院,一炉香烬一瓯茶”。斟一碗新茶,执一把桃花香扇。李香君袅袅婷婷的脚步近在眼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苏昆生放声悲歌,秦淮歌妓踏着音节而来,唱一出家国兴亡。“金粉未消亡,闻得六国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人春光”。杨龙友的血滴落在扇面上,开出最殷红的桃花。窈窕摇着凉友走远。“清溪尽是辛夷路,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却也折服于他们敢于同权贵抗争的勇气。

看一身旗袍,“且尽卢同七碗茶”。悠悠的女声唱着夜上海的老调,婉转而低回,早已凉透的茶含在嘴中是一片苦涩。车马喧嚣,家国动荡,同样穿着旗装的女子坐在木椅上小口啜饮一杯苦茶时,她在等待什么呢?是“达达的马蹄声”响起,或是一封带着战火味和鲜血的书信吗?几年的光阴和浮光掠影般匆匆而逝,留给她的是“如莲花的开落”的容颜和一件早已不合身的旗袍。“烽火硝烟,江山激昂。”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

顺着一缕茶烟,回溯中华文化的踪迹。“几多荣辱浮沉,几度盛衰兴亡。”它系在一个小小的中国结中,笔墨纸砚却书不尽它的源远流长,桃花扇上绘不出它的磅礴激昂。旗袍的纹路上有古老的东方文明的影子。每一丝一线似乎都“阅历五千年沧桑”,似乎毫无关联,却又诞生于同一地方。那便是中华文明的根,中国人的脊梁!

你看那中国结,是中华儿女对简单的美好的向往。一段笔墨,是书不尽的悲欢离合,寥寥几笔就是一个人的一生浮沉。一把桃花扇,是苦难者心底的呐喊;一件旗袍,是一件记忆中泛黄的老照片,饱含多少道不尽的辛酸惆怅,家破人亡,但那也是破晓前的东方!多少英雄“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

自神农始,到唐宋,到元,到明清,到民国,“看乾坤旋转,乾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含,厚德载物之气量。”中华文化有无数种姿态,又共同地指向同一个根—百折不屈的民族精神。中国结是人民的未来的憧憬,中国人从未停止对美好的向往,文人墨客以一支笔抒发对社会的愤慨,桃花扇是旧时受压的人们苦难中的反抗,旗袍的出现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向近代文明亦步亦趋的探索。泱泱大国五千年,在一条艰难的复兴路上,沿着文明的轨迹,找寻最本源的民族文化之根!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一缕茶香,一段过往。

 

作者姓名:赵茜茹

学校:舟山田家炳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一班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