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静品香茗听闲语》江欣羽
静品香茗听闲语
身陷于嘈杂的乱世中,误认为自己的心如湖水般平静,却会在用心品茶时顿悟,悟明内心的浮躁。
待晨起时,坐在庭院的一角,从头顶的梧桐望至脚边的蚂蚁,听落叶被踩碎的声音,心在这庭院里随着咽下的茶水一点一点地沉淀下来,抛却其浮躁。
茶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伴着茶叶释放的是那漫长的岁月。到如今究其不过是一个字:静。
不论是珍贵的名茶还是随处可见的野茶都带着这个字,在浮躁的俗世中留给人们一方静意天地。唐代诗人杜甫云:“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茶时。”诗人借茶来排遣内心的不甘,保持着平静的心态看待人间。所谓静,就是在任何环境下保持着一颗淡定的心,此为茶道。
除却茶诗,善茶者陆羽编写的《茶经》也闻名一方。《茶经》不仅写下了茶叶的悠久的历史,源流,更写下了茶礼与修身养性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喝茶来修身养性,于是锤炼人洗净,磨炼耐心的一套茶礼诞生于世间。经过了几个朝代的更换,这套茶礼才逐渐被完善。
大概是古时女子应留于家中端茶送水,以夫为天的思想和大多男子好动的性格,所以一直沿至如今的茶礼课中多以女子为主。
待选好茶叶,洗净瓷杯,女子着一身旗袍,高提水壶,茶水直泻而下,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此礼是对客人对茶的敬意,也是对静精神的重视。在此过程中若有一点的急躁、不耐烦便无法理解茶礼的意义所在。
接着望向更久远之前的年代,还有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在尝尽近72种不知名草叶后,身体感到不适,在休息时神农氏习惯性的捡起身边的草叶咽入腹中,令他惊奇的是在他吞下草叶后,他的身体舒畅,齿留余香,此草叶便是茶叶。此后茶叶入药也是一件常见的事,凡药性不相冲,入茶乃可治疾。修身一道亦有此说法。
茶药、茶道、茶礼于最终也不过融为一个“静”字。在当今过于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用茶一般的精神去对待生活。
躺在摇椅上,品着热茶,就那么静想着,望着夜空思考,耳边是旁人的闲聊声,走至灯下,逐渐寂静的夜空只剩下翻书的声响,心与静一齐融于静夜,形成一副多彩的画面。
秋蝉躲在落叶后,发出哀弱的叫声。茶水悠久沧桑的微苦气息沁人心脾。然而,浮躁的俗世忘却了它的美,真正能静下心来品茶的人愈来愈少,将茶摆在家中的一角,经过几天的繁忙便忘记了它的存在,忘记了静心的重要。
精美的瓷器,上好的名茶,不到位的茶礼,都成了媚上的利器,茶道精神已被抛弃脑后。在利与静的叉路口时,大多数人受不了诱惑,毫不犹豫的走上了利的道路。人们的心境愈来愈浮躁,但凡遇上一些困难的事便大发雷霆,被逐渐淡忘的静精神对人的影响愈来愈极端,重视静心的人碰到不顺心的事都会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心,不重视自己心境的人大多遇事则慌。
茶不仅仅代表了一种“静”的精神,更是一种文明古物。
比起化石,更难保存的是有生命的古物。我们清楚它的起源,担心他的逝去。一棵三千多年的古茶树,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沉淀,也足以证明中国人对“静”文化的重视。
茶是中国的历史之书,静是社会的文明风气。
待闲时饮茶一杯,听着耳边的鸟语笑声,呓语……
作者姓名:江欣羽
学校:开化县职业教育中心
年级:高一年级
班级:2班
指导老师: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