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 + 揆文奋武 中华之根+陈柯谕

作者:chenkeyu 投稿时间:2018-11-14 09:57:03

           

揆文奋武 中华之根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其文化之根脉,乃血脉相传之基因,伴随着生命繁衍,隽刻在人类的生命体上。高度繁荣的文化是一个大国形象的第一面,而吾之华夏,映在第一面镜子中的便是文与武。

古代才子文武兼备,既有“泼墨而施重笔,作简单勾勒,令以拙且大”,又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收扇而显书生之气,出口成章,对月当歌;启扇而携清风之势,行云流水,刚劲有力,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是故为世人赞叹不绝。

“文房四宝之郡,迩来赏玩君与予。”笔、墨、纸、砚乃华夏之文房四宝,摆予何处,都不免添上份书香味儿。笔,当为特举的便是毛笔,虽取之于羽毛,温柔似水,但一触白纸,晕开的便是风采与力道;淡墨氤氲,得一份好墨,缓缓研开,便是闻者自醉;“纸寿千年”,掀宣纸三层,可辨之真伪,色泽耐久,留下的是挥斥方道,是刻画入微。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为华夏的“四大名砚”,亦是备受重视。文房四宝是华夏独特的风俗,是才子寄于其心境的不二之选。倘若你曾见过或抚摸过这些,你定会感受到一种华夏民族的博大力量,定会感受到在岁月侵蚀下,留下的淡淡书墨香,以及那蕴涵着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

文,含蓄的宛若偷笑的江南女子,颇有“隐在从中笑”的甜美,而谈及武,那是一种英雄舍我其谁的气概,不遮不掩,傲视群雄。

文以凭心,武以观德。若说刀武为拼个胜负,未免过于俗气化。常言习武可见人德,它修身之余,更侧重为修心养性。谈文,给予的是精神财富;论武,则给予的是物质导向。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满怀义愤;穆桂英挂帅出征,巾帼丝毫不让须眉。

武用于个人自保之余,甚有安国强民之理,谁能否认现今浩土万千的华夏不是因武闯出过一片天呢?古人已是依武而安居乐业,护疆域完整,国泰民安!武,非“举戈而幼,欲与人,欲与兽斗”,之所以称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奠基,便可知其影响。它彰显着身强力健,雄壮灵活,彰显的是华夏子孙蓬勃不息的生命力!

文讲八法,武讲八势,都重于“下苦功夫”。何为“苦”?似与土中之根,深扎于此,即便是斗转星移,万物生死交替,殊不能使它移动一丝一毫。它安居于此,为地上的治愈花海默默贡献着。它渡过漫长岁月,也不曾被忽视;它渡过被人质疑的黑暗,也不曾被击垮,它渡过无人问津的萧瑟,也不常被丢弃。凡为根,立足一处便献于一生。

华夏才子,文与武二者不可缺一,其为根,扎在湿润的江南水乡,也扎在贫脊的高山陡彼。揆文奋武,施行文教,振奋武事,可使华夏之根咬定便不放松。华夏文化千古未绝,善文能武之人流传下的优秀传统可谓是举不胜举。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好比中国之命脉,文为血液武为心跳,是鲜活的生命,是不会泯灭的呼吸。文与武是一切文化的根基,相辅相成之际,又勾勒出一幅新的华夏蓝图。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文与武兼俱的强大华夏,包含着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代将为根上的鲜活生命孕育。我们喝着黄河水,立于长江口,感慨地便只剩下,那引以为傲的中国传统文化!

 

 

      姓名:陈柯谕               

学校:舟山南海实验学校

年级:高一                 

班级:2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