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2题】文明在前方(林祯社)
五千年前,不知是谁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文明的火种。从此,文明星火以燎原之势越燃越旺,成为文明圣火,照亮了这个伟大国度的万古长夜,引导着这个伟大民族的前进方向。
走在街头,抬头仰望高耸的高楼,那是文明;低头俯视低矮的井盖,那也是文明。文明很高,文明很矮。文明就在你我身边。物因文明而博。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物质文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先进的事物。古时的中华因其先进的文明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从青铜到丝绸,从宫阙亭台到四大发明,一次次吸引着异域民族的目光,或和平通商,或烽火狼烟。一次次友谊的建立或事仇恨的隔阂大多因物而起。物质文明也以融于具体事物的形式见证和创造着丛杂的历史。
国无度则不立。中华民族从部落中诞生,在邦国与帝国中发展壮大,在民国与共和国时期屹立一方。每一次政治制度的改变都是国家的蜕变。中华文明的政治文明以其强大的功能催化着这一神奇反应的发生。
中国因其地大物博而在世界版图中占据着特殊的一环,这也带来了如何管理国家,这道完美的数学题。中华有文明,历代的统治者以其独到的智慧寻找正确答案。文明亦录刻着他们的实践与成败,于口中,于书中,于现实中。分封制、集权制、立宪制……这些都随着政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留下其背影,给后人以启迪。文明从未被湮灭,后人也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
文明从来都不是文化的简单四则运算,而是文化的高级有机合成。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因将自身文化与异域文化暴力排斥而导致分崩离析,迅速崩溃,未形成文明。因而单一杂乱的文化从来都不可能打造精致的文明,优秀的文明却可铸就和反映辉煌的文化。
在文化中,思想文化往往占据着其主流。优秀的中华精神文明亦缔造出优秀的中华思想文化。中华立国数千年,其本为民,文明以民而兴,则化而为民。从先秦时期的“敬德保民”到如今的“执政为民”,虽其学说内容一直在变,然以民为本的本质却从未远离,民本文化在民本文明的哺育中不断完善发展。
文明以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国是中国,家是中华。虽海外游子散落在世界各地,但精神文明所形成的家国观仍占据着他们的心灵,各地唐人街的涌现,民俗节日的举办,抚慰着他们最大的乡愁。爱国、自强、不屈……这些词早已成为精神文明所构建的精神高地的基石。真正的独一无二,在看不见的地方。
文明在前方,勇敢向前走,脚步踏上的是文明的足迹。
作者姓名:林祯社
学校:浙江省瑞安市第十中学
年级:高二
班级:3班
指导老师:徐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