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中华之根----文明+王曼萱 天台中学高一(3)班
中华之根----文明
文明,是一个国家能长此存在,并自此繁衍生息下去的根基。若文明是一泓清泉,那我们便是在其边上生长的花草树木,飞鸟走兽。或许是因为中华文明这泓清泉的终年不断,才造就了古老而又繁荣,存在了五千年之余的中华之国吧。
文明从中华民族诞生之时起,便开始了它发展壮大的旅行。从商代的甲骨文,到秦的小篆,再到唐宋的楷书、草书,我们可观文字的衍变,从像画一般到多元多样,有了文字,文明才能被进一步推向前;从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到赏月思乡的中秋节,再到团团圆圆的春节,我们可见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热情;从春秋时百家争鸣的曙光,到唐宋时古文运动的星光,再到近代西学东渐的火光,我们可以感受到思想文明解放浪潮的奔涌而来;从唐诗的韵韵有味,到宋词的飘逸洒脱,到元曲的嬉笑怒骂,再到明清小说的荡气回肠,我们可以听到古人遗世独立的情操;从回味无穷的茶香,到软糯可口的汤圆,再到艾叶飘香的粽子,伴着将要流下的口水,我们品尝到了中华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智慧。中华文明就像一泓又一泓的清泉,最后汇成了茫茫的大海!
中华文明却也饱受时代发展的摧残。从汉董华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清时的文字狱、八股取士,中华文明也遇到了发展的囚笼;从外敌入侵烧杀掠夺中华文明的结晶开始,到当今为发展需要,多个古村落被逼拆毁,中华文明的几抹泉水也随之枯楬了。我们也能由此感受到梁思成老先生至死也放不下,对北京古城墙的执念,冯骥才先生对于保护中华文明结晶的痛心的呼吁,以及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对于后继无人的一声哀叹。
可是,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保护起中华文明的结晶了,并将它们与现代文明相碰撞,发出更绚丽的火花。近年来电视上的爆火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经典诵流传》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反应,发出的一道闪亮的星光;“古风热”也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哼着重新谱曲的诗词,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
我相信也坚信,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保护中华文明的炽热的心,和愿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开放思想,中华文明定将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