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1】泱泱中华,文明博大 王巧琳
泱泱中华,文明博大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题记
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形成独特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内涵丰富,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统一的汉字也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标志。
经过事实的验证,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作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甲骨文距今三千多年,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与当时世界上先后出现的古埃及纸草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古印度印章文字,并称世界四大最早文字,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但只有甲骨文一枝独秀,传承发展为今天的汉字,而其他古代文字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死文字”。三千多年,汉字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这种传承才是甲骨文蕴含的真正中华基因。
书法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灿烂文化。书法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烂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东方文化艺术之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而甲骨文,是汉字文化之根,是人类文明的宝库。两者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由此诞生了“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字是刀刻的,其刀笔、结体、章法三大要素,有其一定的早熟性,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往后书法的流变,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但作为书法在宣纸上写,必须既要有刀刻的刚劲又有毛笔的笔情墨意。因此,书写甲骨文要注重技巧,讲求艺术风格,要美在形象,美在神采,美在气韵,美在刀味,美在古朴。“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我们能够穿越千年的时光和古代圣贤产生思想的共鸣;我们能够纵横万里,和文人墨客一起感受天地之美,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的中国字。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来看,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在公元前17世纪,甲骨文已经出现,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有着较严密系统的成熟文字。正是因为有了文字系统的成熟和广泛使用,才使得中华文明的历史谱系有据可查,有根可溯,也使得中华民族从文明源头处逐渐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得以代代相传。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进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而努力。中国共产党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的责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实现文化繁荣和进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田家炳中学
高三(7)班 王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