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1 《天下归心》 陈鸿佑
天下归心
耍花枪,一个后空翻,接着唱一段虞姬霸王......
——题记
梨园自古多情。
历经几千年沉淀与传承,中国戏曲已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独领风骚。无论是抒情细腻的昆曲,是婉转清丽的越剧;或是粗犷质朴的秦腔,高亢悲切的梆子,在地域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都折射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传统艺术中的明珠。而在其中,就有中国的“国粹”——京剧。京剧融徽剧、昆曲、秦腔等传统剧目于一体,是中国曲艺中的集大成者,更是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诸如《霸王别姬》、《四郎探母》、《定军山》、《贵妃醉酒》等经典剧目在国际舞台上同样颇负盛名,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虽然论其发源不甚久远,但京剧却趋向于“神形兼备”,博采众长,达到了行当全面、表演成熟的境界。
在雍容华贵的唱腔之上,戏曲更是追求“精气神三全”的武术技巧。许多人以为,戏曲是情感的表达,借用唱腔传情足矣;而武术太过刚硬,会有损曲艺的风格。但在曲艺长期的实践中,这样的想法不攻自破。名满天下的“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先生就极力推崇戏曲与武术的融合。《霸王别姬》中虞姬一段剑舞取武术之形,化曲艺之情,有机地交织而成了四面楚歌,英雄末路的萧瑟悲凉,堪称一绝。可见,中国戏曲和武术是能够“联姻”的。试想,若无武术技巧的加持,戏曲的唱腔徒有霓裳羽衣,是华而不实的,正是二者的水乳相融,才成就了曲艺和武术的双赢。而实际上,曲艺与武术更是有着高度的契合度:京剧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绝好载体,而武术是体现中国精神的传统形式,二者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代表。
但在风云变幻的全球形势下,传统的京剧和武术何去何从?
答案是肯定的。京剧和武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传播中得到了发展。二十一世纪之后,涌现了大批诸如《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等享誉国际的优秀影视作品,推动了人们看见京剧文化的魅力;同时,李小龙、成龙等走向世界的著名影星也把中国武术内化于自身,使得中国功夫在世界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就以深沉的民族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厚的文化自信,为新时期文艺工作指明方向,提出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号召和呼吁文艺工作者立足传统,让世界听到和看到一个屹立于东方的文化强国。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京剧和武术的传承人们融入时代洪流,借着文化交流的东风,在表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着力把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推向世界。用国粹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开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崭新局面。
以人文的交融和碰撞,化成一个百花齐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坚守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才能在世界的沃土上吐露芬芳,做到“以武技戏腔,让天下归心”。
回台上,吾泱泱中华风靡全场。
——后记
学校名称: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第三中学
班级:高二(1)班
作者姓名:陈鸿佑
指导教师:郑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