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文化之根“万剪不断”+虞慧琳

作者:虞慧琳 投稿时间:2018-11-13 22:13:08

戴舫,中国剪纸非遗传承人,其作品风格浓厚古朴,精致秀丽,“千刻不落,万剪不断”是人们对于其优美结构的评语。而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也如其剪纸般“万剪不断”。

为什么中华文化之根能“万剪不断”呢?

因为文化之根值于向往。

婚嫁喜庆时剪纸总被摆衬在茶具、皂盆等日用品上,配置以各种吉祥的纹样如龙凤、鸳鸯等,以此来寄托对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向往。庆贺生子时剪纸常贴于“喜蛋”上,以此来寄托对长寿的向往。逢风过节时,剪纸总被糊于窗户上,以象征辞旧迎新,寄托对新的一年的向往。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总是不变的,人们总想着有个好运气,好兆头,所以剪纸得以流传下来,文化才得以保留下来。可以说,这种向往培育了中华文化之根,也让中华文化枝繁叶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丝丝几万条”是少女对智巧的向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士子对团圆的向往。所以文化之根值于向往,才得以“万剪不断”。

也因为文化之根值于追求。

这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为了追求线条的流畅,图案的圆满,剪纸艺人往往要经历十几年如一日的练习,这种练习不是因为他们的天赋不够,而是因为他们对完美的追求。他们要求自己达到更好,永远无限接近于完美。因为这种追求是不会变的,所以中华文化之根能“万剪不断”,所以孕育出了匠人精神。从剪纸工艺到匠人精神,都是对极致的追求。

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与万世。其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并且孜孜不倦。我们现在对匠人精神的重视也是一种回归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的表现。一位位工匠的追求织成了中华文化之根,使之“万剪不断”。

还因为文化之根植于发展。

现在的“新剪纸”是从民间剪纸发展而来的,但更强调新型美术的形式。“新剪纸”由单层剪纸传承传统发展为利用多层纸构建色彩缤纷的立体画面。薛猛这位年轻人,师从戴舫,他将剪纸以立体方式带给世人,让世人看到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包容。传统文化之根想要“万剪不断”,就必须随时代发展,特别是在倡导多样化,追求新鲜的现代,独特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西安吕国岭首创阴阳剪纸,是中国书法剪纸第一人,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非常成功,受到大家认可。中华传统文化之根不变,但枝叶需要多样化发展,而文化之根本就拥有发展这一特质。发展使文化之根“万剪不断”。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让剪纸发展有了依靠,剪纸也让传统文化更加丰富精彩。它们,都应该“万剪不断”。

 

虞慧琳、德清县高级中学,高二,一班,吴蓉英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