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 2号 耀眼的东方文化 任芷瑾
随着日益强大的互联网不断壮大,各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更为激烈,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引发我们深思的是,拥有强大文化底蕴的华夏文化是否能在历史长河中站住脚跟,而在这之前,我们更因清楚什么是中华文化。
从字形方正具有图案美的小篆到笔画平整轻重有度的楷书,从敦煌壁画的精美壮观到水墨国画的精美优雅,还有那平平仄仄的中国话,这些璀璨的中国文化无不是构成泱泱中华的重要要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叹出了对祖国美好河山之赞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使我们感受到了亲人友人美好的祝愿。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感恩之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传达出诗人心济天下的宽广,“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句中,一个怨妇形象浮现眼前,这些唐宋诗句是千千万万个诗家文人造就的中华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一种文化出现了分化,在不断的与外界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不同的派别,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正如京剧、越剧、川剧,正是元杂曲在经过一代又一代戏曲家们的不断改良,综合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内涵,从而表现了不同形式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个性。也像“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和“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的墨家思想。真是因为这些文化的的多样性,才使得中国文化更加精彩、更能稳固的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
除了这些国粹之外,最令外国人所向往的应是中国热闹的各个节日,细雨纷纷、行人匆匆的清明节,赛龙舟、吃粽子的端午节,红红火火、灯笼高挂的元宵节……然而,在世界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中,过洋节、做洋人的风潮不断兴起,中国的节日反倒成了外国人过的节日,而在中国这些传统节日都被情人节、万圣节所取代,灿若明珠的中国文化被蒙上一层厚厚的灰。
21世纪的中国不同于抗战时期的屈辱也不如清朝时的中国疆域广阔,但中国的世界地位也随着辽宁号的出现、复兴号的实际操作、新式飞机的问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军事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不可否认,是中国硬实力的不断提升,但软实力的缺失就目前的形式看来也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维护和宣传,中国文化是国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安定的必要基础。
经历过五千年的风和雨的中国文化已具备了所有的底蕴和内涵,所缺的只是扎根在国人心中,被我们所永远铭记,并真正成为国人的骄傲,国家在发展经济军事实力的同时,更应注重如何将已经植入肥沃土壤中的文化种子培养成一棵良木。
蓦然回首,最美的文化已扎根我们心中。
厉害了!我们的中国文化!
任芷瑾
南海实验学校
高二(2)班
指导老师:刘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