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7题】万缕情丝盘成结(许恬菲)
万缕情丝盘成结
许恬菲
一根丝线,凝结万缕情丝,千回百转,交织着希望,牵动着游子的心弦;上下穿插,演绎着梦幻,连接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结的历史悠久,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先民用绳结记事,据《周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可见早在那时绳结就已被当作辅助记忆的工具了。而在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样看来,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时还有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由此可见,“结”在当时备受人们的尊重。
现如今,科技发展迅速,当初的结绳记事早已被电子产品取代,令我们不得不感慨岁月的斗转星移。数千年不过弹指一挥间,而那团凝聚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中国结,早已走出国门,以它独特的东方韵味为世界所熟知。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
也是诗人们放不下的伤。“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便是宋代词人林浦所作的词。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成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为信物,表示双方同心,永远相爱,但在词中二人却“结未成”,未能定下终身。到头来不过是扬帆远去,一江恨水,延绵无尽。宋代词人张先也曾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的唯美诗句,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令人怜惜。在曹雪芹著的红楼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有一段描述宝玉与莺儿商谈编结络子的对白,字里行间便体现出了当时结绳技术的精湛、做工的细致。
有人说,结中国是红线编出的特殊语言,我深以为然。结频频在古装剧中——少女将丝线细心梳理编织,用万缕情丝做底色,将心意细细描绘,赠与意中人。当然,在宫廷剧中少不了出现这样的场景——少年郎即将远赴战场,少女匆匆跑来,摸出准备许久的同心结放在少年郎手中……我们大都知道同心结似乎自古以来就被当作一种符号, 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又如梁武帝的“腰间双绮带, 梦为同心结”, 无不是用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结来表达相爱的情愫。
中国结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它既可以作为国家的象征、民族文化的载体让世界为之惊叹;也可以平凡到深入生活的每一细节,如香袋,发簪,下方常编有的装饰结,旗袍上的盘扣,简简单单却为生活平添了几分飘逸雅致的韵味,传统文化也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传承弘扬。
细细的丝线编织成中国结,将数亿炎黄子孙的心紧紧相连。它有着如水般的柔顺,如钢般的坚韧,华夏儿女的意志在它身上得以体现。它是中国文化的缩影,那抹鲜艳的红色是万千华夏子孙用自己的血汗染成的,那回环曲折的丝线是中国所经历过的困难挑战,而它那飘逸雅致的韵味正是神州大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明媚风光。
作者姓名:许恬菲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5班
指导老师: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