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7题】如梦.半夏(陈可昕)

作者:文化苦旅 投稿时间:2018-11-13 19:57:39

入梦·半夏


陈可昕



   浮沉世间,死生百态。五千年来的和煦春风或是风刀霜剑,为我们催生出璀璨的中华文化。人们不断地追溯、回忆,那是漫漫的历史长河究竟缘何而起、由何而生。它随岁月累积着、沉淀着,愈发深邃,如一颗沧海遗珠,欲重见天日。

    七月的半夏充斥着噪鸣,似乎是因空气中弥散的燥热而愤愤不平起来。已至夜半,更深露重,眼前微朦。恍惚之间,只见云雾绕宅生,缥缈无人语。风中隐隐有曼妙的歌声掺杂,深入庭院,纤尘未染的石凳石桌坐着一位女子。那女子十指在琵琶弦上轻轻拨动,薄薄的红唇一张一合,清脆的琵琶音色和着圆润的歌声飘然而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其声凄凄,其神惶惶。一双水光潋滟的美眸中透出一股几近哀伤的书卷气,漆黑的瞳孔如墨笔在一滩清水中晕染开来,柔情中含着一股冰冷的特质。一把丝质的诗扇静静地躺着,那是她一生的挚爱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琵琶声戛然而止,今她被迫再嫁。此刻的她已无当时那番拒人奁资的傲骨,而那把曾经被那人轻轻抚摸过的诗扇却还是如先前一般,她抬头,泪眼朦胧间,似有人在耳边轻唤“吾妻香君”。待她回神,已头抢地,血流七尺,溅于那落在一旁的诗扇上。友人深感其心,将那血绘成朵朵桃花,鲜红绽放。

    万里城墙在她眼前轰然倒塌,狼烟四起之后,无人理会她这个戏子。她得以解脱,出家为尼。那把桃花扇在颠沛流离中,或是早已失所,或是传入某处,已无从查证。只记得有这么一把扇子,它曾经带着秦淮八妓之一,才貌双绝---李香君的愁思和爱意在战乱中流传,永垂不朽。

    轻飘的雾气在眼前缭绕,仿佛置身于一片梦境之中,依稀可见一位长身玉立的男子手执扇骨,在那点着金箔的宣纸上写着那首溢满浓情的诗词,笔劲苍穹,却又温柔缠绵。他侧颜清秀俊朗,带着些许的纨绔风流,心中藏着应许她一人的爱情,轻提手腕,一字一顿地写着“汝夫方域”。

    人如其名,他欲救下那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那夜夜笙歌的亡明国君,可这明朝的江山到底是气数散尽。他无力回天,那攀龙附凤之人心有怀恨,亲手将他送进了牢狱。他思她念国,却无可奈何,相见难,护国更难。得以自由,已是覆水难收。诗扇何处?佳人何处?于庵中重逢,决意相忘于江湖。

    “想当初我与卿在秦淮河边,朝看花夕对月常并香肩”

    “你看城枕着江水滔滔,鹦鹉洲阔,黄鹤楼高,鸡犬寂寥,人烟惨淡,市井萧条。都把豺狼喂饱,好江城画破图抛。满耳呼号,鼙鼓声雄,铁马嘶骄。”

    悲悲切切,越来越远,直至消亡,亦有余咽。忽而惊起,后背被冷汗浸湿,一把精致的檀木扇放在那本泛黄的《桃花扇》上,流苏拂过夏风,残留余温。僵硬地坐起身,靠在床头,展开扇子又翻开书页。白纸黑字缠绕着冷冷的檀香,一角书页被折起,那是题诗。如红楼一梦,幽幽显现:

    “秦淮无语话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玉颜改,依旧欢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偏恨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壮。空留桃花香!”

    一把桃花扇,可领略生死离欢,可领略家国情怀。那是人心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情和国。它揭示的的确是当时黑暗的明末社会,但同时它也是当时封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使自古至今都对扇情有独钟的中华民族陷之更甚。

    中华文化有千千万万种,我却爱极了这古色古香的小物件,旁人都说我怀旧,想来倒也没错。这历来的扇子若是每一个都藏着一个这般的故事,便会令我更为欣喜。将细碎的它们拼在一起就是这五千年的悲欢离合了罢?常如此问问自己。对扇文化,自然而然地就将它当成了自己心目中的中华文化,即使我知道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作为历史大国,中国是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之一。而扇的类型,在不断经历地改朝换代之后,也不断在繁衍生息:浸以香料而带香风者,称“香扇”;供旅途使用,藏于靴中者,称“靴扇”;以艳丽镂纱为扇面,可隔扇观人者,称“瞧狼扇”......风格迥异的扇与国人的扇情结源远流长、佳话不绝。若谈及其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期。相传《黄帝内经》中写到,黄帝以高举长柄方形的五明扇来寻求贤人、广开言路。再众所周知一些的,便是在夏朝。不知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暴君夏桀有一位十分宠爱的王后,叫妺喜。这妺喜容颜俏丽,却极喜欢听撕扇子、绢帛的声音。那时的丝织业还未成熟,夏桀却还将大批名贵的扇子、绢帛送给她,让她撕。至夏朝覆灭,夏桀终究还是因色心死在了妺喜的手上。

    扇文化折射出的中华文化,所能究极的根源,一是“国”,二是“情”,没有人能逃得过这两个字。多少人的悲欢离合,多少句的“身已许国难许卿”,多少次的生死颠簸流离失所,才能孕育出如此多元的中华文化。不止是“银珠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清新欢愉;不止是“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的妖娆艳丽;不止是“金泥小扇漫多情,未胜南工巧织成”的痴缠灵动......而是,所有中国人对于情的探寻,对于国的期望。中华文化往往在逆境中生长,然后在顺境中发展。

    五千年的累积、沉淀,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追溯和回忆。哪怕是一点点的踪迹也值得我们去探求,去传承,去发扬。或许长大以后,可以望着那一池的清水,牵着自己的孩子,拿着一把桃花扇,说着那些曾经留下过痕迹的中华往事。

                              


                                   

作者姓名:陈可昕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5班

指导老师:余慧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