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1题】寻根(胡雨萌)
寻根
胡雨萌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以上,是百科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一词的阐释。打出生起,我的身体便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根植着中华儿女的铮铮信念。伴随年龄增长,我越发能领略到藏匿于生活点滴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广博魅力。它是我狭仄眸中的明艳一瞥,目光所及之处是着一袭素衣襦裙,莲步轻移的女子,抬手扬眉间皆是风情万种;它是我寂寞耳边的空灵回响,余音绕梁之源是披一身褴褛衣衫,琴瑟和鸣的老夫妻,拉弦弹拨中是道不尽的沉醉享受。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时光里,爷爷盯着京剧频道里生旦净末丑精彩绝伦的演绎,一同咿咿呀呀的唱戏,暮色四合,小城的袅袅炊烟氤氲开了童年;奶奶在耳畔吴侬软语,一口软糯的乡音为我娓娓道来传奇瑰丽的中国神话故事,在每个安详静谧的夜伴我入眠。
千年传承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如此丰富多姿,渗透进如丝如缕的平常,于不经意间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灼灼照耀了我十六年。于是我开始思索,这泱泱千年的中华文化,必有其根其源,那根源又是什么呢?
我说,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然万物因道而生,循道而行,生命在道的轨迹中繁衍延续,生生不息。人因道而生,文化因人而生。道有“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握”一说,然而命运也并非完全不由自己掌握。人们在重复性的劳动中饱受艰辛,因而有了崭新的追求——创造,在物质上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解决后,人们焦躁不满于精神层面的空虚,而创造性的劳动里面又恰巧蕴含着强大的挑战和恒久的快乐,只有不断探索的历程才能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享受到生命的欢愉。一系列的改革创造应运而生,四大发明,农耕文化,节日习俗,制度更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在历史的江潮中劈波斩浪,流传至今。
可每个时代里也不乏一些被世俗所拘禁的人,他们目光单一狭隘,眼见浅显,只把金钱作为衡量自我价值和实现生命高度的唯一标准。我认为并非不可,只是不值得。毕竟人生短暂,当下的贪图享乐很快就会化为随风四散的尘土,不剩一点痕迹。可这类人连友情与爱情都是建立于金钱之上,毫无内核的珍贵动人,岂不可笑又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也是来自一群富有创造力和探索欲的人们。
我们作为新生代的青年,有幸拥有前人创造成果的恩赐,享受着历史沉淀下的国粹。在无比感激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继续为中华文化添彩,永不停歇寻根之旅,将礼仪之德、文化之粹永远传承。
作者姓名:胡雨萌
学校:浙江省舟山市田家炳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