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7题】千年的传承(余靖)
千年的传承
余靖
我泱泱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历朝历代皆有卓越的文明成果。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它的一生就注定不平凡。它所孕育的不仅有古国圣人孔子,负荆请罪的廉颇,更有能文能武为国驰骋的辛弃疾。倾其一生,穷其智慧,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杰出的人才。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面对外国人时表现出惊人的自信力,超俗的定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
从文明这个定义来看,要做一个文明的人究其本质,首先就要做一个有文化素养,明辨是非之理的人。我对于古代的先哲们是很敬佩的。早在千年前的古代,他们在这方面就已有了许多超前的认识。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晏子春秋》中写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皆以有礼也”;三国时的孔明更是发出了“夫君子之行,俭以修身,静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感慨。凡之种种,皆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因此,想造就一个文明之人,想跻身于文明的行列,就必须以礼为先。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如此,才可能有所成就。
风霜苦旅,古之圣人与文明共同进退。无论前方如何,他们只顾风雨兼程,同舟共济。他们的努力让文明有了显著的成长。不可否认的是,礼的广泛推广在春秋时是极其鼎盛的。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学派之间相互对峙,也互相吸收借鉴,它的出现让狭义的文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向着时代的潮流迈了一大步。正因如此,文明有了新的定义――对人礼,亲师友。我们不妨拿曾子来说。就其自身而言,他在儒学中是当之无愧大家,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甚至可以说和他旗鼓相当的人并不多见。可像他如此厉害的人,遇见了孔子――他的老师,并没有趾高气扬,反而是谦卑有礼。《孝经》中就记载了曾子避席的故事。在他听到老师要传授他道理时,就立即从席子上站起,走到席子外接受老师指教。这何尝不是一种文明高度自觉的行为?
变化是大自然永恒的真理,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王通有言“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文明只有在变中求不变,我们要不断为它添加新的活力,创造力。幸哉!新时代的我们,新时代的中国,足以让它展出了新的气息。如今的它不仅拘泥个人的在社会上的举止,更表现为在一个国民对其祖国强烈的热爱。它是一个国家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也是一个国民心中波涌的爱国心。这个时代的文明,无疑是最足以让我们骄傲的!
几千年的传承,几千年的发展。经过几千年的磨难,换回这一时期高度成熟的文明。它,是每个国人的自信力,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凭借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之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实力,在世界版图上树起中国的雄旗!
吾以吾国为傲,吾因吾国而自豪!吾因吾辈之文明而欢呼。文明是一把刀,深刻进国人心中;文明是一只笔,入木三分。如此之文明,我们必须传承。惟如此,中国人才有不败的坚实后盾,才有傲视世界的资本!
作者姓名:余婧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5班
指导老师: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