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1】外公的话 童欣苗

作者:詹启辉 投稿时间:2018-11-13 19:15:43

外公的

    “苗苗,这些都是先人留下的东西,你应该好好学,这是咱们中国人的根呐!”外公总是对儿时的我念叨。

    幼时,父母工作很忙,所以我在上小学以前都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在照顾我生活的同时也忘不了负责我的启蒙。

    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跟外公学诗。晚饭后,外公坐在老藤椅上,我坐在小木凳上。“慈母手中线”外公念一句“慈母手中线”我跟一句。一老一少的声音回荡在余晖笼罩下的小院里。待我会背整首诗后,外公就开始讲诗的内涵了。“老妈妈手拿针线,替将要出远门的孩子缝衣裳,线脚缝密密的……”“像外婆缝一样密吗?”我总会插一句嘴。外公总是笑着摸摸我的头,示意我安静,然后又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而孩子却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就好像那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泽一样……”每次外公说到这儿,总是往躺椅上一靠,长长地叹出一口气,然后悠悠地说:“这样的诗句,只有我们中国人才写得出,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读得懂啊……”长大后,我才知道,外公当年出门学手艺时,不知自己母亲病重,即使后来匆忙赶回家,却依旧是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外公那种悲伤落寞的神色,一直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除了背诗,外公的木工活也是一绝。大到房中的顶梁柱,小到灶间的小木凳,外公都得心应手。做凳子椅子不算什么,做柜子橱子可是我最喜欢的了。以前手工的柜子是要画上画的。有时是一片桃花,外公便在旁边配字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时是一深潭,一勾月,写上“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也有时画上一枝杏花,注上“红杏枝头春意闹”。画美诗妙,买的人自然就多。我和外公心里都明白,村里人特别喜欢的其实就是这几句诗,是这几个他们并不认识却倍感亲切的汉字。用外公的话来说,不是因为他的柜子做得有多好,而是古人的诗作得太好了。“赢的不是我做的柜子,而是先人作的诗啊!”外公常这么感叹。

    外公在我看来,就像一个隐居深山乡野的世外高人,毕竟,谁能想到这么个农村里的老木匠竟会背这么多诗呢!

细想来,外公对我的教育远不止几句诗这么简单。那些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貌,也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每次家里来了客人,我总会热情地向来客问好,并双手递上刚沏的热茶。还记得小时候给客人端茶的情景。早春的新茶在沸水中上下翻腾,我双手端茶小心翼翼地走向客人。手中的茶水滚烫,但又不敢走的太快,多端上几杯茶,眼泪就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转了。可我始终用双手将茶水依次递给客,因为外公说过,敬茶是最基本的待客礼节,用双手敬茶是对客人最基本的尊重餐桌上的礼仪更是多且细致。单单是拿筷子的姿势我就被外公纠正过不知几次,而诸如长辈未动筷子的菜,小辈不应该先“下手”之类,都是从小学起,自然烂熟于心,不必外公出言提醒也能做到心中有数。还有一个习惯不知别家有不,就是小孩子吃饱了不能直接离席而应该先为长辈说句慢用,然后才可以离开,而且如果桌上还有长辈在喝酒,应该先站在一旁等长辈先喝完,替他们盛了饭才能去做自己的事。各种礼节虽然曾使我感到十分烦闷和不自由,但不得不说,这些礼节也确实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让我体会到了人与人自间相互尊重的美妙

我曾听到很多去过欧美国家的人说,现在哪有人学什么老掉牙的中国礼仪呀,那些英国绅士们彬彬有礼的样子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每次听到类似的话我的心中都会涌起阵阵悲凉——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何时竟成了“老掉牙”?这是我们的根啊!在大多数国人选择抛弃这些“老掉牙”的礼仪时,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日本,正把们悄悄拾起学习,难道我们要在若干年以后去向他们学习这些曾经属于我们的文化吗?我想,我的悲凉不仅是为中华文化,更是为那些热爱着它,并不断想着去推广它的人们。每到这种时候,我总会想起外公告诫我的话:“孩子,外公教你的东西要好好记住,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做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本。”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视这份古老的底蕴。我想我应当在心里一直牢记外公的话,因为这是我们的根,做人不能忘本。

作者:童欣苗

学校: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五班

指导老师:詹启辉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