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2号题】中华文化,神往之,传承之(杨雨希)
中华文化,神往之,传承之
当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便教导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当红领巾随风飘扬的时候,我们望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如今,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着《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叱咤风云,令人神往……
都说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前,中国文化初次出现,瓷器的产生和传播便是最好的见证。英语中瓷器称为“China”,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瓷器的发明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更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五千多年前的文化能传播至今,我们不由得从心底里感到敬佩。
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论语》一直被人们诵读,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读其中的言语片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初读时,只是跟随老师重复这个句子,觉得这个句子朗朗上口。再读时,觉得其中蕴含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揣摩。后来,当我读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不禁叹然:多好的文字啊!这教导着我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反思自己。《论语》中的语录许多都成为长辈告诫我们的道理,这或许是他们也受到中华经典熏陶的缘故。同样,很多神话、寓言故事也世世代代流传,最初听到的故事是小时候趴在床头听父母讲述的,之后便在书本里了解到了更多。
中国文化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例如唐诗宋词,诗人寥寥几笔便将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其他国家的诗和中国比也逊色三分。邂逅一首好词便是最美妙的事,能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的感情,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能感受诗词的美。一些诗词可以用来歌唱,《水调歌头》、《春江花月夜》大家耳熟能详。柔美的词加上配乐,无疑是心灵的一剂良药。最近,宫廷剧《延禧攻略》大火,在国内外大受欢迎,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故宫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引得无数游人前来欣赏。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春秋时期,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思想学派交流碰撞,这为如今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奠定重要基础。中国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生活、习俗、音乐、思想等,这就是“博大”之处。中国的汉字是最有魅力的,光一个字便有多种解释,这或许让学习中文的外国友人感到苦恼。我们可以在言谈之中感受到汉字的美,平平仄仄之中便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当我们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碰到困难时,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在,我们的抽屉里多了一本《中华经典诵读》;许多人的格言改成了《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在交谈中少不了古诗的引用。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如此的珍爱和保存,才使中国文化绚烂至今。我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继续追求中华文化的魅力,不管前方何路,我始终不渝。
浙江省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八(9)班 杨雨希 指导教师:钟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