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组第7题】“茶”之道(滕诗琪)
“茶”之道
滕诗琪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乐趣;先甜后苦,林清玄“喝苦茶时,更能回味甜茶的味道”,一百个人品茶,其味道多有不同。茶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化难以割舍的部分,点香,闻琴,旁边搁上一壶茶,手捧一卷古籍,这是令人向往的一种境界。
踏入茶园,整齐的茶林,映入眼帘。历经几场春雨的滋润,新芽争着迎接春风,嫩绿中抹上一点光亮,须及时摘下,尤以清明前为佳,称之为“明前茶”,细雨微朦中的江南丘陵,层层晕染,泛滥至山脚的茶树丛间,采茶女们将其细细采下,它便将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最古老的干燥茶的方法,便是用大锅木铲翻炒。儿时老家常制茶,每当月明星稀时,小巷、转角处总能闻到那泌人心脾的茶香。然而翻炒也并非易事,锅的热度应是恒定的,柴不能添少也不能太多,茶入锅后便必须迅速开始翻,速度度不能太慢,否则容易焦,破坏茶的味道。制茶工序于茶而言是关键。完工之时茶香扑鼻而来,色泽青绿淡雅,真是人间至味呀!
一撮茶,看起来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那样的微妙,放入杯中,茶自是一道风景,遇上滚烫的水,茶像是涅槃的凤凰,亦如快放的生长镜头,一点点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慢舒展,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茶,有的浮于水中,有的沉入水底,浮沉有定。印证了中国人心中深藏的价值观—人生便注定了有起有落,总有归于平稳的一天,亦如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样从容,那样淡定。也许这就是茶道的人生智慧吧。
轻嗅其味 ,茶香又不同于酒香,一个令人沉溺,“颓然就醉”,忘却心中的烦恼;一个则令人清醒,略含苦涩,让人勇敢地面对现实,怎一“忍”字了得。
品其滋味,茶者,苦尽回甘也。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其实他们品的不仅是茶,更是人生之味。文人有“厄”,文章憎命“达”,古时在文章方面有成就的人,多是命途坎坷的人生旅人,茶的甘苦,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品味其中意境。如果说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那么茶就如木中老者、智者。
“茶中天下事”,千古风韵便凭一饮而尽晓。茶馆便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静”与“心静”的绝佳场所。及至老舍的话剧《茶馆》,更是将茶馆文化推向了高处。《茶馆》中,人情,世故,最终都随着为自己,为历史送葬的百二十钱,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闲茶中,写入了历史的书简。
时至今日,茶的身影依然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饭桌上先端上的必是一杯清茶,老少皆宜;会议时,桌上必摆一杯茶,提神醒脑;请人到自家做客时,也定有一杯热腾腾的茶以示欢迎。将眼光投向世界,茶俨然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国的下午茶,茶是作为主体的存在,而且茶改变了其原本固定的形式,如融入了西方元素的抹茶、茶面包等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茶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为世界所共享。足以体现中国文化底蕴之深厚,影响之深远。
茶,国之瑰宝也。一茶在手,在茶中听风赏月,看书绘画,或浓或淡一杯茶,或长或短一段静,听着茶,看着茶。再品着茶,所品出的,不仅仅是人生之道,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
作者姓名:滕诗琪
学校:浙江省开化中学
年级:高一
班级:15班
指导老师;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