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龙痕--毛粟羽
龙痕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多少名人词句飘荡于中国的历史之中,这是流传下的永垂不朽的文化。都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那么这些不朽的便成了龙痕。
诗词是我们走向古人生活的道路,是最能走进他们心中事物。人生不如意者比比皆是,却无人可诉,因而言,知音难觅,所以古人只得写下一些来寄托他们的情感。
每一首诗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情感,诗词便成了人们思想和情感的生动展示,扪心自我的生命价值。类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为一“愁”起,等到夜泊寒山一声钟后,摆下笔墨写了几句唱酬。也有可能是随遇而发,崔颢顺道造访了黄鹤楼,述白云悠悠,晴川历历,瞧见一小舟,思乡之绪漫上心头。又是谁写出个盛唐风流?古诗中也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成一首新作。比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昨夜小楼听风雨”等等,中间添改一些就成了“马上而然相逢不开口,折一枝理了还乱的柳,轻轻一拂,也算握手,悲欢离合,乍起乍收。后来在诗中却只是说‘昨夜小楼又雨君知否,门外杏花纷纷落,似人间雪满头。’这便是古诗词之妙。
而后又有了现代诗,不过是表达的形式都现代化了些罢了。例如徐志摩的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种极其经典的诗作,也是诗人感情的一种载体。
总而言之,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标志,有利于被世界各民族所接纳、借鉴,有利于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是对历史的保存与传播,诗词记载着种种,它概括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它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能够陶冶国人的情操,提高国人的道德修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中国才有的独特的龙痕,我们应该永远地将它传承下去。
学校 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班级 八(8)班
姓名 毛粟羽
指导老师 叶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