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 + 语言人文,中华天下+严圣皓
龙,东方的那一条龙,距今已存在五千余年。
从远古时代起,它睁开了眼:出现了两河流域的原始文化,石器时代由此开启。但那时未曾有堪比现在的语言,他们用绳结、石子,打猎下的动物的骨头计数,交流,从而使那最初的东方龙的语言得以孕育——书中记载着仓颉造字的故事,他将日月星辰、行动举止用字来描述。龙文化中语言便开始了像样的雏形……
而后,青铜时代,开始了它的发展历程:夏商周三朝快速建立,甲骨文成了重中之重。封神演义、周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得以记载。继而春秋、战国确立了天下格局,百家争鸣的现象浮光一线现。五千余年第一次思想解放,语言有了巨大的突破——“子曰”的文言文,圣人孔孟、老子、墨子相继影响中原,人们用简易的文言文表达语言的无限魅力……秦王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及语言得到大一统,千万人开始了质朴、精炼的文言时代。屈原的《离骚》领着迁客骚人走向了岳阳楼的三代传奇……
汉朝是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那期间,中华有了传说里的“纸”。分裂的汉朝三国鼎立,三分天下,一系列绝唱《史记》,断代《汉书》,深旨《后汉书》,壮烈《三国志》,传承千秋。终于,卧龙先生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了印证——唐诗百年,有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悠闲自在;有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无比热爱;有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忧国忧民;还有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伤凄寒。唐诗历程,龙的语言变得诗意有道。私塾建立、国学建设,唐代的风采“飞入寻常百姓家”。唐诗不是全部,宋词的加入,谱写了李清照的一生传奇,天净沙、蝶恋花的万代流传。那种语言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蕴味,是别与唐诗的又一次语言发展高潮。然而元曲——多元文化的加入又将语言文化推向顶峰,则有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怀,“美女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的怀古……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它的没落也就有些惨壮了,明朝与清朝设八股文扼制人民的思想,却也别学宋江浔阳楼反诗,你可无李逵众人的恩义大如天。八股,人们语言从鼎盛的唐诗、宋词、元曲到了旦夕可破的抑制,传统语言被束缚,没落也悄然接近。中国近代史,是屈辱史,多次起义、新文化、五四、中共建党,有了白话文《狂人日记》的问世,随着欢呼,普通话迎天安门的一声高吼——“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走进了千家万户……直到现在,伛偻间用普通话交流,也用千年沉淀来的方言说话。出现的“五族共和”焕然一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无止息地敞开在龙语言的魅力之间,千秋万代。
观乎语言人文,以化成天下!
作者: 严圣皓
学校:朱家尖中学
年级: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