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1】 +青竹筷 墨宝香 茶道魂+姚芊羽
小时候,我不喜欢用青竹筷,所以吃饭就成了我的噩梦。小手拿着两根青竹筷挥舞着,妈妈任由我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也只是优哉游哉吃她的饭,从来不帮我,也不制止我的“胡作非为”。直到我泄气地放下青竹筷准备拿勺子时,妈妈立刻冷着脸严厉地喝斥我,我只好扁着嘴不情愿地继续与青竹筷“苦战”。稍大后,使用青竹筷已经得心应手,妈妈就开始变得唠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食不言,寝不语”,“吃饭长辈先入座”,“筷子不能敲碗,喝汤不要发出响声,夹菜不能扒拉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虽不解,也乖乖照办。
妈妈对一手好字似乎有着异样的偏执。从小就一笔一画教我写字。当其他同龄人的笔画还是一条条或扭曲或僵直的线时,我已经学会了落笔、提笔、收笔、转折。从小到大妈妈带我跟了几位书法老师。从铅笔字练到钢笔字,从钢笔字学到软笔字,也可能是我没有什么天赋,我的字别说美观了,有时连端正都算不上。我知道妈妈的字写得很好,她每每看到我的字时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总让我无端生了几分惭愧。偶然看到舅舅练毛笔字,妈妈在一边磨墨。舅舅五指搦管,轻轻展纸濡毫,落笔藏锋,运笔牵丝,收笔出钩,一气呵成!颇有几分“笔落定乾坤”的气势!我带着惊奇的目光,看着字从舅舅笔下流淌而出,或翩若惊鸿,或矫若游龙,有回风流雪之矜雅,却无其轻佻;有月射寒江之风骨,却无其孤悒。虽算不得名家、大家,但也值得一观。我不禁有些羡慕舅舅和妈妈了。此时,舅舅指着他的作品,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看好了,这是我们世代传承的表达。”
舅舅喜欢写字,家里的春联每年都是他写;喜欢画画,曾经也教过我水墨山水画。无怪妈妈总戏称他是个“文艺青年”。他不知又从哪儿学了几手泡茶技艺,有一天突然拉着我陪他喝茶。他生疏但十分认真地侍弄着茶具,一板一眼地泡着茶,动作当然没有我在书中看到的那种行云流水、举重若轻的风范,还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良久,他才犹若珍宝般将一盏似乎还不到一口的茶端到我面前。“学艺不精,见笑了。”他煞有介事地向我做了个请的动作。我看着舅舅一本正经的样子,有些忍俊不禁。我有模有样地执着青瓷茶杯,学着舅舅的动作,轻呷了一口,双目微阖,想体会到那种茶的清香。出乎意料的是,并不像我想象中的甘甜,而是略带涩味的苦,苦得我直皱眉,花好大的劲儿才忍着没吐出来。“觉得苦?”舅舅轻飘飘地瞄了我一眼。我还没来得及点头,又惊觉从舌根翻涌而来的甘味,如同将石子丢入如镜的水面,溅起的涟漪荡出去很远,回味悠长,满口生香。我认真地摇了摇头:“不苦,有回甘。”舅舅眯了眯眼似乎是笑了。他告诉我,这就是中国的味道!
我知道,我都知道。我知道妈妈也喜欢吃西餐,但她坚定不移地教我用筷子;我知道妈妈舅舅也明白电脑科技已经代替了用笔书写,但他们依然狠下心来让我练习书法,依然坚守对书法的热爱;我知道舅舅喜欢醇香的红酒,但他却买了茶桌,学起了茶道……
从一张一合的筷子中,我品到了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从墨香温存的一笔一画中,我看到了对中华汉字的敬畏;从袅袅氤氲的茶香中,我闻到了对茶道精髓的领悟。
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斗转星移,桃符更新,世界东方,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即使盛衰荣辱早已斑驳了她的脸颊,千载之后,她依然将铅华洗尽。千百年的传承,不止镌刻在历史中,也早已融入于我们的灵魂,成就了那份洒脱和优雅!
作者:姚芊羽
学校:朱家尖中学
年级:九年级
班级:九(3)班
指导老师: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