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投稿
消息通知

请在登录后查看

参与投稿

参与活动

互动留言

锐角网-中学生天地旗下网站

【高中组,第一题】 汉字,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 (游嘉怡)

作者:游嘉怡 投稿时间:2018-11-13 13:07:46

汉字,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

    钱穆先生曾言:当知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一种文化争存。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渊源根柢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站在过去与未来交汇的节点,我们更应该追溯文化之根——汉字,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

汉字,散发人生观,价值观的独特精神魅力。回溯历史,从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汉字孕育了慷慨雄浑的人生观。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汉字滋养了宁静致远的价值观。汉字是古老的,承载着丰厚的底蕴和悠远的岁月。

汉字,塑造着人类的灵魂。譬如字,一边是,一边是”字蕴含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字体现夸父逐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宁静致远,似乎蕴含着积极乐观却又不是张扬的神秘力量,给人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引导。汉字,给人以神秘之感。

人有尽,而字意无穷。于个人而言,汉字将人的思想与情感更好地呈现出来,将我们对世界的探索与认知代代相传。回望岁月长河的变迁,汉字见证了朝代的更替,汉字的演变代表了一个民族思想的变迁。他恰如一位成长历程的见证者,精神世界的共鸣者,生命意义的见构者。汉字,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永不磨灭。

我们,是文化的传承者。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个体的我们显得尤为渺小。生于世界,却又终归于世界。可当我们融入到诗词的世界里,穿过千年去体味古人的内心,然后可知人性背后的闪光点。汉字,不失为一个思维的载体。

诗词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基因血脉里。中国是诗文的国度,古代从吟诗诵赋,人心是软的,温暖的,而今,越来越少的人吟诗,诗词仿佛渐渐地退出了生活的舞台,汉字渐渐地别遗忘,埋没,人心变硬了,冷了。可我相信,他只是未被唤醒罢了。

因为汉字精华的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学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不仅参与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成长与构造,也对国人的思想修养和世风世俗有着润物无声的渗透。《论语》曾提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足以可见汉字的源远流长,以及生生不息的教化。斯曾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与其说汉字是传承的工具,倒不如说是文化基因的遗传密码。他铸就了一个民族灵魂的伟岸和庄严。

汉字的传承,是每一代青年人的责任,亦是黄河母亲生生不息的期许。曾经,我与汉字同行,他伴我走过十八年岁月 。而现在,汉字与我同行,我带他走向不朽的明天。

                                                                           

                                                                                                         学校:浙江省温州市五十一中

班级:高二(2)班

姓名:游嘉怡

指导老师:童乐敏



活动简介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13届,是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的纯公益性作文赛事,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数千万中学生参加。中学生天地杂志社作为大赛浙江区独家承办方,自2013年起以《中学生天地》杯作文大赛作为浙江赛区选拔赛,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历届比赛中,本赛区选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赶紧敲击键盘吧,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开始时间:2018-09-01

结束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