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一题 龙文化(倪俊阳)
龙文化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必要了解龙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龙文化呢?其实,早在两千三百年前就有一位在洞庭湖畔徘徊的士大夫提出了相同的疑问。没错,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诗人屈原。
龙文化其实就是有关龙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八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渴望像鸟儿一样飞翔,像鱼儿一样畅游。并且能够腾云驾雾,兴风降雨,拥有主宰自然的力量。于是,他们便创造了集鹿、牛嘴、蛇尾、鱼鳞、鹰爪于一身的神异动物——龙。至今,这种龙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谁处可见。
龙文化在民俗节日中得到了体现,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习俗便是其代表之一。农历二月二,正值惊蛰、春分时节,气温逐渐上升。人们认为蛰伏一冬的龙正是在这一天抬头活动的,所以便又称这一天为“抬龙头节”。而炒玉米的习俗则是人们为了纪念义龙帮助解人间乾旱之苦而不惜冒犯天条。此外,和龙文化有关的民俗还有元宵节舞龙和端午节赛龙舟。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布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近代闻一多先生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
龙文化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历代的文学家都以龙为素材进行了创作。白居易的《黑龙潭》就是其中之一: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狐假神龙豚食尽,九重泉底龙知无。”类似的诗还有韩愈的《龙移》、李峤的《龙》和应物的《龙潭》等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提到了龙文化:龙多指器物上的龙纹。自两千年起,具有“中华龙乡”美称的濮阳每两年都会举行一届中华文化节,来使更多的人们了解龙文化并且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龙文化在建筑风格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双龙屋顶是中国建筑的重要风格。中国大部分乡村和城市的部分古建筑中,至今依然保存着这种建筑风格。例如“金龙和玺”是天安门城楼“龙吻”装饰的图案。
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文化在民俗节日、文学发展和建筑风格中得到诠释,龙文化就在我们身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华强则民族强。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夯实中华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浙江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
9(11)班
倪俊阳
指导老师:舒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