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祝妍妍)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观“开马”引发的联想
祝妍妍
“呯——”随着五支发令枪同时响起,5000名来自各地的马拉松运动员从美丽的浙西国家公园——开化的“占旭刚体育馆”出发,一起开跑。这是2018年11月11日8点整,第三届“开马”迈步。我从电视直播里观看,这支5000人参加的马拉松队伍浩浩荡荡,气势震撼人心,像极了一条五色长龙。
是的!“长龙”!心里忽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我明明没有看过真正的龙,为什么看到这样浩荡的场景,脑海里就会闪现出“龙”的字眼呢?龙的概念是什么时候扎根心间的呢?这世间到底有没有龙呢?若是有,龙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一系列的问题在心间缭绕,于是我细细地回味,龙的概念是何时何地来到我心里的……
很小的时候,我和姨妈家的表哥是最好的玩伴,我属猴,表哥属龙,我很喜欢成天黏在表哥身边。两个妈妈经常在一起叨叨:真是属什么像什么,妍妍(我的小名)调皮的像猴,嘉琪(我表哥的名字)的霸道像龙王,真希望长大以后,嘉琪真的能够和他的生肖一样,成为王者……那个时候,我知道生肖里面有一条龙,因为我喜欢的表哥也属龙,自然而然就对龙有了好感。不仅如此,姨妈会给表哥穿一些说是带有卡通设计的“龙图案”的衣服,让我实实在在接触到“龙文化”的“熏陶”。然而,我没有看过真正的“龙”。
稍年长一些,我和家人参加一年一度的“闹元宵”活动,这可是一个非常热闹的集会。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家乡的小镇上都会闹元宵——“猜灯谜”、“舞龙灯”。届时,周边的每一个村子,会各自派出精心准备了好久的龙灯加入元宵节那天的灯会。而且,每个村庄制作的龙灯各不相同,有纸扎的、有草扎的、有锦缎做的……他们都尽其所能的装扮龙灯的模样,暗地里较着劲,看哪村的龙灯最出挑,最能获得观众的喝彩。我最喜欢的是一种“板凳龙”,由几十条长凳的面板首尾相衔,相接的地方各有一个圆洞,上下交叠,用一根长长的栓子穿起,舞龙灯的人肩扛着这根栓子,最上面还点着一根装饰好看的蜡烛。到了夜晚,远远望去,板凳龙成了“烛光龙”蜿蜒而行。据说舞动板凳龙是一项十分高难度的技术活,它不像别的龙那样灵活联动,一个板凳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有一年,我就亲眼看见中间一节“龙身”僵在那里,整条龙都折成一个奇怪的姿势,周围好几个青年人一起上去支撑住板凳两头的两个舞手,周围的观众自觉地散开,看龙身慢慢调整,久久才能恢复行动,“板凳龙”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逶迤前行。在这样的岁月里,龙是那么丰富又生动的存在。然而,我还是没有看到过真正的“龙”。
入学之后,我终于在美术课上又一次刷新了对龙的认识。美术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神武的图画并解说:龙的形象集狮头、鹿角、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于一身。我仔细端详,一一对照,果然如此!它看起来嚣张霸气又威武,对上它的眼睛能让人胆战心惊、肃然起敬:哦!原来龙是这个模样!
之后的几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知道了许多含有“龙”字的成语;在影视艺术的观赏中,我景仰武术界赫赫有名的李小龙和成龙;在长辈们絮絮的言谈中,我理解他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心意;从“国宝档案”之类的节目里,我惊讶于各种遗址里出土的雕龙玉器;在旅行中,看九曲黄河蜿蜒向东,那浩浩的气势,让我骄傲自己是“龙的传人”;今年暑期,看到故宫里到处可见的“盘龙”“飞龙”图案,还有天安门前两根盘龙恢弘的华表柱……
从记忆的流里复苏,我恍然明了:作为中国人,“龙”的文化早就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到大,从家庭到社会,无处不在的“龙”的形、“龙”的神,由模糊到清晰,悄无声息地占据我们的心,沁入我们的血脉。无需纠结是否真正有龙的存在,更无需耿怀是否看到过真正的龙。这个集狮头、鹿角、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于一身的“龙”,它已经不是一个外化的皮囊,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不断凝集而成的精神内核!
我曾经读过易中天的中华史,其中的卷一《祖先》里面有一段话或许可以诠释“中华龙”的来历:一个民族总是需要凝聚力的,这就要有一个核心,一个仪式,一个象征,一个可以在它上面寄托感情的对象。国旗、国徽、国歌的作用,以及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意义,就在于此……龙,也如此!
眼下这长龙般浩荡的队伍,在蜿蜒如龙的钱江源畔坚定地前行。最前面领跑的五位志士,不就是那高昂不屈的龙头么?他们身后五色绵长的队伍,不就是傲然张扬的龙躯么?那整个赛道不也正是巨龙驰骋翻腾的广博空间么?运动员们全程坚持下来所呈现出的坚韧和耐力,不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遭受一次次打击,但怎么也无法摧毁的浩然正气么!
作者姓名:祝妍妍
学校:开化县第三初级中学
年级:九年级
班级:7班
指导老师:郑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