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组第1题】辨龙形 知龙心 傅琦雯
辨龙形 知龙心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更与龙华会,炉烟满夕风。”“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自古以来就有文人雅士歌颂这神秘的龙。龙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它究竟长什么样?关于它的一切,我们都不清楚,只能从古籍记载中找寻一些它的蛛丝马迹。
小时候经常躲在太婆家那昏暗的小房间里,守着那一台老旧的电视机,等着电视剧《西游记》的播出,就是在那时,我对龙有了初步的印象,以至于之后好久一段时间,提起龙,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东海龙王那马面长须的样子。《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依稀记起与父亲在公园漫步时,遇到的几座形态各异的龙雕塑,有的很简单,与蛇一般无二,而有的则很复杂。父亲说,这是因为在很久之前,龙的样子只是比蛇多了一些鳞,所以蛇才有了“小龙”的称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劳动人民将龙幻想得愈来愈丰满,才有了“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一说。上了学之后,语文老师又向我们解释道,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愿望的体现,表达了他们对神秘力量的美好向往,直到这时,我才真正了解到龙的样貌的由来。
古往今来,时过境迁,龙的印记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为何?龙没有实体,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幻想,这是众所周知的。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独立支配自然,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及畏惧,从而幻想出牛鬼蛇神,龙也因此而生,久而久之,中原大地上有了共同的龙图腾,所以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又因为人们崇拜龙,龙的地位越来越高,到后来就成为了帝王专属的象征,因此我们常在古装剧中听到称皇帝的身体为“龙体”,皇帝穿身龙袍等,不过到现在,龙起驱邪,避灾,祈福等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代表了集百家之长,包容万象,这就是“龙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现在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承接了千年前的流风余韵并将之发扬光大,与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共赢共享发展,我想,这就是秉承了“龙心”,包容、合作、集百家之长,取长补短,让我们中华民族越来越好。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对于我们而言则须认识龙,懂得龙的文化,知道龙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发展得越来越好,让“东方巨龙”震慑世界!
傅琦雯 龙游华外 八(1)
指导老师:陶梦婷